江汉大学2019年工作报告

发布者:王琦发布时间:2020-10-17浏览次数:590

——在江汉大学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校长景新华

2020年10月17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9年以来主要工作

一年多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凝心聚力、改革创新,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获评全市绩效管理综合考评立功单位,在实现内涵发展道路上提质增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学校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总结起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双一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成立校院两级“双一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双一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江汉大学地方一流高校和国内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和《江汉大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申博与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科研水平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六大工程”,学校综合实力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双中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位列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217位,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37位GDI应用大学排行榜24位。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疫情期间共有1180人次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开课1539门次,开课率达到98.3%。加强课程建设,全国高校课程平台上线13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获教育部高校教指委研究课题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9项、省级教研项目10项。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新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31门。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试点,11门课程试点建设。建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24项,省级2项。获评省级教学团队7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组织评选第二届本科教学校长奖。

——专业建设大力推进。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招生专业调整至54个,获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专业,1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企联合培养金融学专业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方向首次组班,校政共建共管国内首家赛车学院首届招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誉学院建设有序推进,科创试验班开始招生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稳步提升。重视实践创新,校外实践基地达到302个,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达280人次,学生科研立项1038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项、省部级75新增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445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学生创立的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青创板成功挂牌。2名学生获评湖北省第六届“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本科生首获北京大学推免直博生资格。硕士论文盲审率达100%,通过率96%江大女足勇夺2020年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超级联赛冠军,创造了新的历史。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在河南省、重庆市进入一批次招生,重点批次线上生源达62.17%,二本文理科投档线继续领跑省内高校。录取研究生574名,同比增长125%。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机构编制改革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江汉大学机构编制备案管理改革试点方案》已提交审批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深入实施制订《江汉大学收入分配实施暂行办法》指导意见,构建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薪酬分配体制,激发学院活力。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开设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人才队伍建设有新成绩。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引进双聘院士2人,学校成为唯一拥有全职院士的省属高校。全职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选、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学科带头人3人,优秀副高、博士后、博士17人入选省、市人才工程项目10人5人分别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楚天园丁奖”“荆楚好老师”“湖北名师”。完成2019年度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人选选拔工作,确定8名培养对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

(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学科建设有新亮点。学校充分发挥院士及其团队学科高峰引领作用,进一步凝练“化学工程与技术”申博学科方向;新增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列入省部会商议题,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正式申报阶段。围绕新工科建设,学校创新举措,撤并调整部分学院,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的化环学院及相关校级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研究院和实验中心。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增“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总数达到17个,新增2个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发挥学校基因检测技术优势,成立“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江汉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生物种质基因检测鉴定中心”。

——科研能力持续提升新增市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65项,横向项目280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3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等部委项目13项,首次获得国家司法部项目和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各1项。科研经费总量达1.76亿元,发表文献被SCI/EI/CPCI等三大检索收录1000余篇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成果转化10余项。加大疫情防控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力度,开发的消毒测温一体式安全门申请专利并投产,研发的疫情防控软件投入使用。获批制定细胞中DNA病毒测定MNP标记法”、植物品种鉴定转基因鉴定国家标准国家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技术规范,解决了多项生物DNA鉴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武汉学研究》学术集刊创刊出版,《江汉学术》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获评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五)对外交流合作与服务社会成效明显

——国际化办学继续拓展实施中外合作项目6个,开展与国(境)外高校、政府及相关组织交流与合作15批次。新签订涉外合作协议7个。柔性光电材料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学校首个省级创新引智示范基地。学校对外学习交流日趋活跃9位教师获批国家留学公派项目资助,学生中、短期团组派出26接待短期来华留学团组5个。来自20个不同国家的在校学历国际学生达357人。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学校国际化工作被长江日报整版报道。

——军运会任务圆满完成。学校高水平、提前完成比赛场馆、校园及周边环境建设,实现“环境一流”目标。男、女排球竞赛组织工作高水平完成,实现“办赛水平一流、参赛成绩一流”目标学校入选军运会志愿者4321人,是志愿服务人数最多、服务类别最全、训练周期最长的高校。

——服务社会有新举措学校不断探索服务武汉的新路径,积极拓展服务社会的覆盖面。组建专家教授考察服务团赴武汉市各区调研、对接先后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奇迹光电(武汉)有限公司、武昌区人民政府、河海大学、三亚崖洲湾科技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澳门城市大学、武汉市信访局等单位达成合作共建意向,与武汉市体育局、教育局等单位共建武汉市足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承担中国工程爆破行业协会五项国家标准制定。重视脱贫攻坚,积极服务联系点防疫和扶贫工作。组建防汛抢险突击队,先后组织4批次共计104名党员干部奔赴一线,参与防汛工作。成功组织我省高考第一场线下集中考试——全国体育单招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新华书店校园店——“清源书店”正式营业。创办武汉市民大学,创新举措被湖北改革简报采编。

(六)办学条件与内部管理持续改善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学校道路、景观提升改造项目7项,地下管网、建筑外立面维修、防漏整治改造项目10余项,校园环境及景观大幅提升。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实验室完成改造,音乐学院综合楼、北区地下停车场施工有序推进,北区改建、一号实验楼改扩建项目完成初步设计,老年医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大厦已申请立项。配电增容及供配电优化完成阶段性任务。建成智慧教室5间,274间多媒体教室改造升级。

——内部管理不断改进加强大学章程贯彻落实,统筹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推进师生服务大厅网上平台建设,127项服务内容上线使用。数据治理工作启动实施科研管理系统、迎新离校系统及智慧后勤系统改造升级,稳步推进湖北省档案目标管理省特级单位复查工作。智慧财务建成实施实现无接触报销。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实现自助借、还书。大型仪器设备校内外共享机制不断完善。依规实施采购招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规范强化。

——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坚持“后勤不后、服务先行”工作理念,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新建食品安全快检室,构建食品安全“防火墙”。教工餐菜品花色种类推陈出新,用餐质量不断提升;学生餐开展了一日一师一菜“每天十个一元菜”活动。学生宿舍引进“一人一桶”智能洗衣机,实现专人专桶、预约洗衣垃圾分类工作开展顺利

(七)抗疫防疫彰显使命担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市防控指挥部各项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与学校发展,为武汉市防疫抗疫作出了积极贡献附属医院、校医院医生护士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共收治病人1325名,发热门诊接诊1.8万人次。组织教职工亲自动手,紧急腾空1000间学生宿舍建医疗隔离点,累计收治各类人员773人。组建120急救热线志愿服务队,87名老师24小时不间断接听,共处理9380个群众救电话。近百名师生参加流调专业工作队,承担流行病学调查攻坚任务;513名教职工下沉14个城区200多个社区,积极参加社区一线防控;校友和师生共捐赠防疫款物1800余万元;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抗疫防疫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学校全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每天摸排,每天报告,及时帮助,实现了留校师生特别是188名留校国际生、外派防疫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学校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圆满完成毕业生返校离校和秋季开学工作,未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13人分别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个集体被评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八)文明安全校园创建深入开展

江汉之春校园文化节、清源之秋读书节等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品牌形象,非遗进校园”“延安精神进校园”“感动江大人物评选表彰、道德讲堂等主题活动继续开展文明创建持续深入,接受湖北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测评组现场考察。推进依法治校,获省级法治建设示范学校称号。综合门禁系统安装使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扎实抓好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七防立体防范网络,获评市直单位四星级平安单位

(九)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加强

——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高站位谋划、严要求开展,将学、做、改整体结合推进。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举办读书班25期,开展集中自学141次,邀请校外专家、先模作报告11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走访调研24个联系点,召开座谈会29次,梳理汇总问题建议53条,分类检视列出“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问题清单28个。认真贯彻中央和省要求,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等廉政教育活动,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届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全部完成销号基层组织焕发活力“红色引擎工程”拓面提质。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员教育片《新青年下乡》获省第十八届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工会、团委等群团工作和离退休工作扎实开展统战工作获评全省先进。

——思政教育守正创新。成立防疫期间思想政治工作专班,将抗疫斗争、抗疫精神、抗疫故事纳入形势政策课、认识武汉公选课、开学第一课内容,精心组织以“弘扬抗疫精神开启人生华章”为主题的毕业典礼和“践行伟大抗疫精神筑梦最燃奋斗青春”为主题的开学典礼,大力宣讲、弘扬抗疫精神讴歌一线抗疫人员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继续开展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入选省青马工程学员人数创新高。国防教育、资助育人功能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档升级,获批立项建设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陈菲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杨凡健获全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获批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

各位代表

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教代会和工会会员代表们的积极履职,离不开广大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向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离师生员工的期望还有差距与先进高校相比还有差距,与社会对学校的期待还有差距,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作质量和成效有待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仍需加强,内部治理上还存在短板弱项;广大师生的主人翁精神有待进一步发挥,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要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弘扬斗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二、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2020年仅剩最后一个季度,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申博工程、重点实验室获批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完成绩效管理目标任务,为明年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学校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力做好国家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力争新增2-3个建设点;认真组织好化学工程工艺专业认证专家考察及后续整改工作,积极做好4-5个专业参加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工作。认真研究制定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深化拓展一年级工程,强化基础课教学。

三是积极开展人才培养试点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式教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相关工作力争5门课程获批省级以上本科一流课程,确保10门以上课程上线全国主流慕课平台完成荣誉学院试验班组班开课工作,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高质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四是认真组织新增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力争2-3个学科(类别)通过省内审核。探索校研究生教育“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坚持人才强校,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深入推进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及配套方案实施,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组织制定改革试点配套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人员总量管理改革试点。调整和完善职称评审条件和标准,建立健全“代表性成果”评价及分类评价机制。围绕申博学科和重点发展领域,引进博士及副高职称以上人才20人,入选省、市人才工程项目5人以上;重点做好谢先启院士团队(土木工程学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三)坚持学科引领,不断提升科研实力

全力推进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积极做好申报、迎检、评审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实现历史性突破。加强省级及以上实验室建设,建好已有的省部级科研平台。整合现有各类科研平台基地,建立健全开放共享体制机制。科学组织科研工作,争取产出高质量科研项目和成果。新增市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80项以上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或收录、转载论文数200篇以上;新签订横向科研项目合同40项以上。

(四)坚持目标导向,科学谋划学校发展

全面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成就,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找准目标定位,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决策与民主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高质量召开江汉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精心谋划未来发展。

(五)坚持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进一步树立学生为本、教师为先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快推进“一站式”师生服务平台建设,改善教师教学科研条件;清各单位职责职能,优化办事流程。加强审计工作,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大楼、老年医学中心、北区地下停车库的建设。加强房屋管理,提高学校资产使用效率。深入后勤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打造学校后勤服务品牌。

(六)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文件精神,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完善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统筹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定期开展全面安全检查,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责任体系,确保安全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对上轮省委巡视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集中整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深入推进巡视整改落地见效,做好迎接十一届省委巡视的准备工作。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三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扎实有效推进廉洁校园建设,坚持党风、校风、教风、学风一起抓。完成纪检监察机制改革有关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依靠广大师生,坚定信心决心,勇于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奋勇争先,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综合性城市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