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江汉大学艺术教育工作结合实际,坚持守正创新、聚焦育人目标、狠抓贯彻落实,艺术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增强,美育育人功能充分彰显、实效显著。现将2020-2021学年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艺术教育教学概况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艺术类本科专业12个,细化19个培养方向,艺术类专业分布在美术、音乐、设计、人文四个学院。艺术类是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也是学校优势专业,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校艺术类本科在校生3222人,占学校本科生18%左右,专任教师150余人。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立足艺术类学科特点,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探索高水平城市大学美育与艺术教学新范式。
(一)探索特色化专业建设路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立足于武汉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在实践中培育和凝练出了极为鲜明的专业特色。开设适应融媒体时代传播多元化需求的培养方向,创新“以实训增强基本技能,以大赛促进提高”的实践训练模式,积极探索美育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舞台剧表演实践,并以“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为载体,着力培养有声语言创作与表达的多元化应用性人才,助力武汉区域特色文化发展。音乐学专业以合唱指挥为特色,通过与武汉旅游文化局共建“武汉城市音乐文化研究院”,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地方音乐文化建设的作用,为专业前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与武汉三镇的中小学、歌舞剧院以及文化馆建立网络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切实保障。音乐表演专业不断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优才计划、师生双选制度、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与课程(说课)观摩等活动,推进课程舞台化,音乐会式课程考核改革,聚焦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学院各专业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变革,探索以案例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产学研模式、校企合作实验室模式、社区服务模式等一些列整合创新与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尤其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共讲共培等方式,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2020年,音乐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加强艺术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夯实美育基础
艺术课程教学是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艺术专业课程和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2020-2021学年学校整合艺术教育资源,面向非艺术类学生开设了29门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从智慧树、超星尔雅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重点引进的15门优质通识网络公选课,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其中《走进故宫》《敦煌的艺术》等网络公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3000余人次选修;《甲骨文》《书法鉴赏》《诗词曲联写作》等课程被列为校级特色通识教育课程;《甲骨文—中华文化的根与路》作为国内首门以甲骨文为专题的在线开放课程,由我校历史学教授李卫东和甲骨文专家李健教授联合主讲,在2021年6月通过技术赋能,“慕课西行”隔空“搬”到了西藏大学、喀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让位于华中地区的江汉大学与祖国边疆高校学子同上一堂课,在几校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文学、艺术学、医学、体育、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被评为湖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建设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同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融合于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里和表演作品创作的实践中,同时将课程思政与美育教育融合,培育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红色气质,切实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和艺术实践中去感受美,去创作美,达到美育育人的功能。美术学专业彭燃教授的《采风》获批江汉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支撑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并获批湖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彭晓辉副教授的《陶艺》获批湖北省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努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等系列探索,极大地提升了艺术类教师的教学能力。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理论与赏析》课程成功认定为江汉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学院《成衣设计与品牌项目制联动教学课程群》《专业设计①》《品牌包装装潢设计》3门课程获批江汉大学第三批项目式教学改革立项课程,设计类专业课程立项思政示范课程7项,实现了所有设计类专业的项目制教学全覆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学院线上课程展示平台“云上现艺”已投入运行。
此外,艺术类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在学校组织的校级、市级、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申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融合与创新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类应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3个项目在2021年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二、艺术类实践活动与学科竞赛
艺术实践是艺术类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各艺术类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优化实践育人机制。音乐学院通过组织策划学生的月末音乐会——声乐专场、钢琴专场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活动,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我校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23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精益求精的态度经过3个多月的封闭训练,圆满完成了参演任务,很好地展示了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和江大学子的精神风貌,江汉大学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通报表扬;“春潮”合唱团在我国最高规格的大学生艺术盛会——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压轴演出;100多名师生积极参加了湖北省“壮丽航程,荆楚颂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晚会,用舞蹈、情景表演还有合唱等形式来表达对党的忠诚和崇敬之情。美术学院在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五届“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上,送展了11名教师、32名学生的作品;“拓视”——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作品展在江汉大学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中国画、油画、公共艺术、综合材料艺术作品180件,体现了美院学子在后疫情时代的社会观察和艺术思考。设计学院加强“创意大赛”“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学术周暨全球视野下的创新设计思维国际论坛”“设计学院新生展”“设计学院春季招聘周”等系列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结合。人文学院利用有声语言的传播优势,着力各类舞台剧表演实践,组织了如“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非遗日曲艺专场演出,为传承红色基因精心为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第一小学打造了《红巷记忆》舞台剧,参加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教育局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基因代代传”系列直播活动—“后浪风采”教育专场《激扬青春力量、书写教育华章》等活动。丰富的课内外艺术实践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创新了艺术教育形式,又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起到了良好的美育育人效果。
此外,学校十分注重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积极推进学生艺术类科研立项,学生多项科研项目先后获批立项。美术学院学生张凯怡主持的《传统灰釉与烧制艺术研究》、谈荣佩主持的《拓湿画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运用探究》被推荐为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设计学院学生2020年疫情期间设计的毕业纪念礼物——口罩戒指,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学校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并鼓励师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专业比赛等,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各类专业性赛事中频夺佳绩。设计学院学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湖北省复赛铜奖2项;“金山云杯”第三届“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银奖2项;2020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省级获奖38项,国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CUIDC2020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省赛5项,1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音乐学院“春潮”合唱团作品《越调小桃红》《灯之河》荣获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表演类乙组一等奖,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在第十六届中国合唱节中“春潮”合唱团荣获成人组混声合唱金奖,作品《清晰的记忆》荣获优秀合唱新作品奖,青年教师熊岳巍荣获优秀指挥奖;原创舞蹈作品《下沉•下沉》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湖北舞蹈“金凤奖”(职业类)评奖活动中脱颖而出,入围终评并荣获作品一等奖,还成功入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业内唯一的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中国舞蹈艺术全国性评奖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并赴深圳现场展演。人文学院以我校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英勇牺牲的夏思思校友事迹为原型创作的话剧《生如夏花》,从湖北省众多戏剧节目中脱颖而出,是唯一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类演出的节目,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甲组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李樱子、李璐诵读作品《云中谁寄锦书来》在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湖北省决赛中获教师组一等奖,学生尹博一诵读作品《沉马》获大学生组三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上,人文学院15份作品入围省级奖项,由张海源与王春旭指导同学完成的《第二个装理想》荣获大广赛策划案类全国二等奖,《告别口罩脸》《娃哈哈PH9.0养出轻简生活》两件作品荣获大广赛影视类全国优秀奖;由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学联在全省高校团学组织中开展的2021年度“百生讲坛”百强优秀主讲人评选中,人文学院徐思怡、教育学院曾鑫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主讲人荣誉称号。
三、艺术类社团活动与校园美育文化建设
艺术类学生社团是公共艺术普及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艺术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素养,拓展艺术视野,同时用艺术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目前,学校共有文体艺术类社团54个,专通结合,蓬勃发展。持续打造“江大之春-校园文化节”、“感动江大人物评选”、“榜样的力量”、“清源之秋读书节”等具有江大特色的校园活动品牌,全年累计参与师生达3万余人次,为江大打造了特色校园美育文化,提升了校园育人文化品质,丰富了学校美育内涵。“江大之春”校园文化节围绕建党100周年,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校、院、社团活动,以“美”育人,打造了“未名音乐节”、学生书画展等文艺类活动;以“文”化人,开展“读红色经典、建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社团嘉年华、百团大战等文化活动,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编织了校园美育文化网络。我校208街舞联盟社团的舞蹈作品《突出重围》在2020年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荣获街舞作品三等奖,在2021年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年健美操·啦啦操—街舞规定动作比赛中荣获第三名,在2021年武汉市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规定动作比赛中荣获第二名;人文学院以海天涯诗社、涅槃文学社、飞天民乐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社、楚韵汉服社、艺术之家电影社6个社团为抓手,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诗教”和“中华诵”系列活动,通过开办古典诗词培训班、主办古典诗词讲座、举办古典诗词知识竞赛、召开古典诗词朗诵交流会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学习中华经典,对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推普”游园、“普通话义诊”、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众多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营造出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化氛围;涅槃文学社的作品荣获第四届“三言两语”全国短诗大赛一、二等奖,第六届全国青年自由写作大赛一等奖、优秀奖,第四届全国高校联合征文大赛优秀组织奖;艺术之家电影社开展影视小课堂系列活动,顺利开展“武汉映像”,“红色记忆”、“在冬天盼望”等专题影展。
学校还通过邀请校外各艺术领域的学者、专家来校以江汉大讲坛等形式进行讲座交流,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构建了师生与经典艺术近距离接触的平台。如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刘春阳博士主讲题为《美学与美好生活》的讲座,上海美术学院凌敏副教授、约翰莫尔绘画奖获得者李强强等联合主讲的题为《在中国,约翰莫尔绘画奖的十年》的讲座,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邀请上海音乐学院李秀英教授进行声乐大师课,组织青年钢琴家安天旭见面会,民乐教师及学生参加武大弘毅学堂的交流音乐会,民乐教师胡婷婷参加湖北省文联、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百年辉煌百年歌——第九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颁奖音乐会”受到湖北日报、武汉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